2016年12月10日 星期六

D11 2016-9-23 佛羅倫斯8-烏菲茲美術館Galleria degli uffizi

今天的行程是上午參觀烏菲茲美術館,下午半日遊,搭SITA巴士到San Gimignano聖吉米納諾
我是一早排烏菲茲美術館的行程,既然是一早,應該人潮尚未湧現才是,那麼有必要預先網購門票嗎?一直很糾結要不要多付那貴桑桑的預訂手續費€4。後來前思後想還是狠狠給它上網預訂。

官網 http://www.uffizi.com/
門票€8,外加預約處理費€4,線上刷卡€12
有人網購付了€18.5,我想那是因為有多家經營預約網購的公司,每家索取的手續費多或少所致,反正我是有經過篩選,b-ticket是較便宜的啦!

我選定入場的時間是8:15~8:30,所以7點多出發到佛羅倫斯火車站前搭C1公車至Galleria Degli UffiziC1公車上車地點有稍微花點時間找尋。找到後,看看時間還早,且C1公車班次不少,於是抓緊時間,先確定13路公車往米開朗基羅廣場的站牌位置,因為想再去一次,拍攝有夕照的老橋。從火車站前的廣場,一路快走到Piazza della Stazione的盡頭才找到,總算鬆了一口氣。之後,回到C1站牌等公車。C1行駛的路線是穿梭於窄狹的街道內,約10分鐘便到Galleria Degli Uffizi站。下車的地點為烏菲茲美術館的側面,繼續直走,即到與阿諾河平行的馬路Lungarno Generale Diaz,然後右轉,就是烏菲茲美術館的入口了。
 不急著進入美術館,先跨過馬路,拍下清晨中的老橋
 烏菲茲美術館前的Lungarno Generale Diaz馬路,與阿諾河平行

烏菲茲美術館的入口正門,可看到領主廣場上的舊宮及其鐘塔
 烏菲茲美術館的建築本身,由Vasari設計,建於15601580年間,本為Medici家族統治托斯卡尼的辦公室所在 
 看到沒,一早排隊的陣仗。好佳在,我已買了預購票。真沒料到,烏菲茲美術館這麼夯。€12中,多花的€4,值得啦!
 走上二層的階梯,開始探訪烏菲茲美術館的藝術寶庫
梅迪奇家族的家徽梅迪奇家族最早的從商記錄可回溯到十三世紀的加里希莫(Chiarissimo),一位殷實的錢幣兌換商。據說圓球象徵古希臘的錢幣或籌碼,便是根源於此。但根據十五世紀梅迪奇大家長老科西莫的觀點,認為梅迪奇祖先有過從事藥劑師,而族徽上的球體象徵藥丸,他們家族的姓氏也與此不無關係。不論如何,梅迪奇家族以銀行發跡是不爭的事實。
 nozze di caterina de' medici con enrico ii re di francia卡特里納·梅迪奇與法國國王亨利二世的婚禮
nozze di maria de medici con enrico iv di francia瑪麗亞·梅迪奇和法國亨利四世的婚禮
 Sarcofago con il Mito della caduta di Fetonte石棺
 Sarcofago con il Mito di Fedra ed Ippolito石棺
statua ioricata di Traiano圖拉真雕像
一進入第一長廊(the First Corridor),馬上被震攝住,長廊真的好長,天花板的彩繪,美極了,而長廊的兩旁盡是雕像、肖像畫等。長廊的左邊就是一間間的展覽室
海力克斯與半人半馬 (Heracles and the centaur Nessus),位在第一長廊的首要位置上

領主廣場那篇文章有介紹過此石雕像,描述希臘神話中的大英雄大力士海力克斯棒打人頭馬,但海力克斯也因人頭馬有毒的血液而身亡。但同樣的題材在烏菲茲美術館內看到的是海力克斯緊抓半人半馬的頭。此為 Giovanni Caccini (1565-1613)作品
 Madonna and Child enthroned with angels and saints(左);
Madonna and Child enthroned with angels and prophets(右)

 Annunciazione天使報喜》馬提尼Simone Martini1280/85-1344以哥德式的祭壇結構與金色平塗來彰顯聖誥的高貴,天使與瑪麗亞衣服的縐褶表現含蓄,天使背後飛揚的披肩與瑪麗亞帶有抗拒的姿態相呼應,在靜態中出現律動感。瑪麗亞臉部略慍的人性化與戲劇化表情,手上的書本及插有百合花的花瓶,都明顯出現三度空間的透視,這些均反射文藝復興所強調的回歸現世,讓之後的藝術家以自然寫實方式來描繪,不同於中世紀的概念化表現。<摘錄自網路>
 Coronation of the Virgin聖母加冕
 Adoraion of Magi. 三博士來朝Gentile da Fabriano 1370-1427 
 The Battle of San Romano聖羅馬諾的戰役》保羅.烏切洛Paolo Uccello 1397-1475 蛋彩‧木板
15世紀對幾何學和透視法的新理解,使藝術家進一步探究複雜的空間和透視法。其中以烏切洛最著迷,是「透視法則的探索者」。才華橫溢,卻缺乏毅力,他著名的大幅畫作往往由他開頭,最後由助手完成,所以壽命雖長但留下的畫並不多。烏切洛專研如何以二度平面表現立體空間與人物的遠近關係,而且以數學進行繁瑣的測量計算,並觀察在觀者不同角度的視線下,人與物應呈現何種狀態。透視法令他迷惑不解,但又如同「可愛的情人」,迷戀的帶有幻想色彩,所以現代藝術中的立體派畫家對烏切洛很感興趣。
《聖羅馬諾之戰》是烏切洛58歲的作品,描繪佛羅倫斯與鄰邦的一次戰鬥場面,從畫面效果看,烏切洛並不在意戰鬥本身的情節,他是借此題材來表現他所鑽研的複雜透視關係:如圖右側二位騎兵交戰時的前後距離,地上丟盔落槍的透視位置,畫面左側集中的騎馬人物前後關係,倒在地上的戰士的透視縮短形象,背景與近景間的透視距離,以至戰士長矛的不同角度都一一被他作為透視的研究對象。當然這樣孤立地研究透視,勢必忽視形象的生動性,以致畫面喪失真實感,人物形象顯得刻板、生硬,缺乏立體感。<摘錄自網路> 
Madonna and Child with Angels》菲利波.利比Fra Filippo Lippi1406-1469
生於佛羅倫斯,出生是個棄嬰,被人送進修道院,1421年立誓成為修士,最後卻與修女結婚。利比早期創作風格以馬薩喬Masaccio為基礎,但他後來逐漸轉向帶有濃郁裝飾風格。代表作是表現聖母和聖子耶穌的畫作,用色明麗,形象天真柔和,顯示文藝復興時期將現實生活導入宗教繪畫的努力。比起中古世紀的宗教畫溫暖柔和許多,甚至還有少女漫畫的想像。宗教作品借用美麗風光或美麗女性,極力渲染畫中人物在世俗生活中的美。他以自己的妻兒為模特兒,作品既是一幅宗教畫也是他對家人情感表露。利比改變當時一般的背景畫法,鮮活的畫風影響了之後的達文西<摘錄自網路> 
呈八角的The Tribuna of the Uffizi房間,只能在兩端的門口往內觀看,如珍珠般鑲鑽的拱頂,美到不行。這房間是Francesco I de' Medici為了獻給 Cosimo I de’ Medici委託Bernardo Buontalenti1584設計的

The Tribuna房內擺設梅迪奇家族所收藏的重要古董、文藝復興時期和波倫亞Bolognese畫派的畫作。1737 the Grand Duchess Anna Maria Luisa de' Medici 宣布將這批收藏捐給Tuscan政府
 Sacred allegory》喬瓦尼·貝利尼Giovanni Bellini14301516年,文藝復興時期歐洲藝術家新穎的筆法和神韻的氣質是他後期畫作的特色,這些對於後來的藝術家,如喬爾喬內Giorgione)等將成為重要因素
 Scenes from the life of christ》安德烈亞·曼特尼亞Andrea Mantegna,約1431 – 1506



安德烈亞在透視方法上做了很多嘗試,以此創造更宏大更震撼的視覺效果

 《烏爾比諾公爵及其夫人肖像》Piero della Francesca皮耶羅.戴拉.法蘭契斯卡,1422-1492

屬文藝復興早期作品,首件以風景為背景的肖像畫。法蘭契斯卡也是透視藝術的癡迷者,喜愛探究比例、幾何、空間等技巧手法,作品強調空間比例,為後世撰寫了比例和透視理論學
 畫面的一面是烏爾比諾公爵及其夫人肖像,另一面是歌頌他們功德文
同心圓的拱頂彷若蒼芎,四方形的外圍邊角,再現梅迪奇家族的族徽
 此角度剛好將烏菲茲美術館左右建築全入鏡 
從烏菲茲美術館眺望老橋與Vasari Corridor長廊;科西莫一世Cosimo I de’ Medici要求瓦薩利Vasari加蓋長1000公尺的長廊,以便連接舊宮和碧提宮(Palazzo Pitti),這條封閉的高架通道,開始於舊宮南側,經過烏菲茲美術館南側,穿過Lungarno dei Archibusieri沿阿諾河北岸向西,然後穿過老橋
丘比特與賽姬amore e psiche,首先以離題故事形態出現於阿普列尤斯Lucius Apuleius的小說《金驢記》(Metamorphoses,一譯「變形記」,諷刺羅馬帝國社會的神話故事)
 Madonna and Child Enthroned();《Adoration of the Magi(),二幅都是菲利波.利比Fra Filippo Lippi的木板畫
 
 VenusLorenzo di Credi 1459/1460-1537
 梅迪奇家族收藏數量可觀的希臘雕像
 Holy Family聖家族》米開朗基羅僅存畫在畫板上的油畫,可說是彌足珍貴。
米大師將雕刻與繪畫合而為一,畫裡的雕塑般的線條,豔麗的色彩,可與梵諦岡西斯汀禮拜堂的天井畫《創世紀》不分軒輊。這幅畫具有浮雕特點,畫面分隔成前後二區塊,後方的汪洋和山嶺,給人深邃幽遠距離,背景裸體人物象徵未開化世界,前方聖家族代表基督降臨後的新世界,兩者間作為橋樑的小男孩是施洗約翰。聖母跪坐在地,轉過頭將聖嬰從聖約瑟手中接過來,三位主要人物所凝聚的眼神、扭轉的肢體,正好配合整個圓形構圖,充滿溫潤光輝。有一說,圓形構圖象徵子宮,是幅祝賀聖嬰誕生的佳作
 Arianna dormiente (Sleeping Arianna)驚嘆其衣摺的細膩雕工,有曹衣出水況味
Hermaphrodite》古希臘晚期雕像,約西元前一至二世紀,肖像的表現有明顯變化,初看是熟睡的女性,但從另一面看,則發現是雌雄同體Hermaphrodite
 《春SpringBotticelli波提切利1445-1510,特色是注重線條,人物體態被拉長

波提切利1477年以詩人波利蒂安歌頌愛神維納斯的長詩為主題,為梅迪奇別墅畫了一幅《春》,運用想像力,對古代神話故事重新演繹,人物線條流暢,色彩明亮燦爛,卻又在充滿著歡樂祥和的氣氛中,帶有一絲憂愁。畫面左上方是風神,他擁抱著春神,春神又擁著花神,被鮮花裝點的花神向大地撒著鮮花;畫面中間立著女神維納斯,在她頭頂處飛翔著手執愛情之箭的小愛神丘比特;維納斯的右手邊是三美神手拉手翩翩起舞,她們分別象徵「華美」、「貞淑」和「歡悅」;畫面的右下方是主神宙斯特使墨丘利<摘錄自網路>
 The Birth of Venus維納斯誕生》Botticelli 1445-1510題材取自希臘神話,代表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從大海中誕生的場景,這幅畫的繪畫風格在當時頗為與眾不同,以不強調明暗的手法來表現人體造型,反而更強調輪廓線,使得人體有淺浮雕的感覺,而且極具裝飾作用。

畫面中的女神肌膚潔白,金色的長髮飄逸,無愧為完美的化身;但臉上卻又掛有淡淡的憂愁、迷惘和困惑。維納斯憂鬱惆悵地立在象徵她誕生之源的貝殼上,體態顯得嬌弱無力,對迎接她的時辰女神和這個世界毫無激情,不屑一顧。這個形象告訴觀賞者,女神是懷著惆悵來到這充滿苦難的人間。這種精神狀態正是畫家自己對現實態度的寫照。另一層涵義當時在佛羅倫斯流行新柏拉圖主義的哲學思潮,認為美是不可能逐步完善或從非美中產生,美只能是自我完成,它是無可比擬的,也就是:美是不生不滅的永恆。畫家用維納斯的形象來解釋這種美學觀念,因為維納斯一生下來就是十全十美的少女,既無童年也不會衰老,永保青春美麗。維納斯的造型很明顯是受古希臘維納斯塑像的影響,從體態和手勢都有模仿卡庇托利Capitoli維納斯的痕迹,但是缺少古典雕像的健美與嫻雅。這種造型和人物情態成了波提切利獨特的藝術風格<摘錄自網路>
 La Calunnia 誹謗Botticelli 1445-1510,題材取自古希臘畫家阿貝列斯Apelles有名畫作中的文字描述。畫面類似一幕舞台劇:在一座莊嚴而神聖的羅馬建築大廳裡,一位裸體青年正要被拖到國王Midas面前審判。站立在國王Midas面前的黑衣男是「誹謗」,他的手伸向國王,極盡誹謗之能事;手持棍棒,揪著裸體男子的正是「叛變」,她出賣了同伴,並把他交給國王;裸體青年是孤立無援的「無辜」,他合掌向上,祈求真理能拯救他,免遭誹謗的命運;後面兩個女子,一是「虛偽」,另一是「欺騙」,也有說是「妒嫉」和「仇恨」,她們倆正在為「叛變」者梳理頭髮;寶座上坐著有兩隻驢耳朵的國王Midas,昏庸無能,愚蠢無知,聽信誹謗。同時在他兩邊分別是「無知」和「輕信」,不斷地向他咬耳根,灌輸無知和輕信;畫面的另一邊站著被黑色長袍的「悔罪」,他正巴望立在身後的全裸體女神「真理」能出面拯救「無辜」。可是站立不穩的真理,手指上天,訴說:「對於這裡所發生的一切我也無能為力,去找上帝吧!

這幅畫寓意深刻,意旨人間的一切罪惡都是用美麗的形象包裝,蒙騙人民。統治者聽信讒言,正直好人總落難,而面對這社會現實一切,真理也是無能為力。畫家在形象塑造方面,使用對比的手法加強戲劇效果。背景的建築物由直線和拱形曲線構成,廊柱壁面鑲嵌著古羅馬聖者和英雄的浮雕,顯得神聖而莊嚴。就在這樣神聖的場景裡,無辜者和真理受到當權者公然無恥的摧殘和傷害;真理和無辜者以裸體表現,而壞人皆著以華麗的錦衣絲袍,突顯真理與無辜者的純潔美好,畫面人物組合以手勢動作互相聯結,形成完美敘事性的藝術創作
展示間外面廊道的壁面和拱頂也是藝術精品
View of the Ducal Palace in VeniceGiovanni Antonio Canal detto Canaletto 1697-1768,所繪威尼斯聖馬可廣場一景,有鐘塔、總督宮等

 佩特羅Pietro Tacca創作的金豬本尊,就坐鎮在烏菲茲美術館裡。佛羅倫斯新市場長廊(Loggia Del Mercato Nuovo)有仿品

Laocoonte con i figli拉奧孔與兒子們烏菲茲美術館這件雕塑是複製品,原件在梵蒂岡博物館。
兩件作品稍有不同,現所見,拉奧孔舉起來的手臂是九十度向上,而梵蒂岡博物館的原件,手臂是向臉部折過去。何以有所不同此雕像出土於文藝復興時期(15XX年左右)羅馬金屋遺址附近,發現時拉奧孔的右臂已斷。當時米開朗基羅認為,拉奧孔的右手臂如果折往臉部,會顯得更痛苦,且畫面更緊湊;但另一派卻認為,如果手臂往天空舉起,會更顯英雄氣慨。為此找來拉斐爾進行評判。結果由向天空舉起的主張派勝出,於是另外做了一個向上伸出的手臂安裝在雕像上。直到1935年,在羅馬的一處建築工地發現了拉奧孔斷掉的一節殘臂,經過考古研究發現,這隻殘臂是向臉部彎曲,且斷面與原件更加吻合。故而卸下原本裝上,向天空伸舉的手臂,改裝回向內彎曲的原件。多年後,還是證明米開朗基羅是對的。這座雕像的一隻手臂上出現了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兩大文藝復興藝術大師的審美判斷,手臂到底伸向天空還是折向臉,代表兩派藝術大師的審美,不管是哪一方的美學主張,都是很美的
 烏菲茲美術館的戶外平台,舊宮鐘塔近在眼前,這裡附設咖啡廳,是參觀累了的休息站
平台也可近距離拍到聖母百花大教堂的圓頂和鐘塔
 The Boy with Thorn, or Spinario拔刺的少年》西元一世紀,古希臘的雕塑。有幾尊複製品,一在烏菲茲美術館,二在羅馬的the Capitoline Museums,另外在巴黎、莫斯科也有。


希臘後期,雕塑作品的題材,已經不再局限於傳說中的神、半神半人的英雄和運動員形象了,藝術家們開始懷著極大的興趣挖掘現實生活中的題材,這件《拔刺的少年》就是這類作品的出色代表之一。
雕像表現的是一個男孩聚精會神地拔他左腳的刺。男孩有著長捲髮,左腿搭在右腿上,左手將左腳向外翻,右手努力地從腳上挑出扎入的刺。他的頭低垂著,眼睛凝視著正在拔刺的右手,整個後背則隨著頭部的姿態彎曲著。雕像中人體的解剖結構十分準確,肌肉刻畫充滿了彈性,表現了作者高超的造型技巧,令觀者深深感受到雕像所散發出來,濃郁的生活氣息,人物形象極其生動自然,充滿了現實感。當時這種取材於實際生活中的作品層出不窮,表現了希臘後期藝術家們對生活的熱愛和現實主義的藝術傾向 
 Musical AngelRosso Fiorentino 1494-1540

很喜歡這幅畫,畫中的小天使抱著琴,似乎睡著了,胖嘟嘟的手臂,睡覺的憨態樣,萌翻了
 The Madonna of the Goldfinch金翅雀的聖母》拉斐爾

傳說耶穌受難時,當祂扛著十字架、頭頂荊棘冠走上山頭,一隻金翅雀飛過去 從祂頭上拔下一根刺,當下被耶穌的血噴到,以致於牠們臉上留有鮮紅色的血 跡。後世藉由這個傳說,讓耶穌在嬰兒時期就抓著一隻金翅雀,象徵祂未來的 受難。送金翅雀給耶穌的嬰兒是施洗約翰。
拉斐爾以畫聖母享有盛名,筆下的聖母大多是身穿紅色衣服,藍色外袍,這也成為後來描繪聖母的既定顏色 
Madonna with the Long Neck長頸聖母》帕米加尼洛Francesco Parmigianino1503-1540

「矯飾主義」畫作的特色是瘦長比例、虛假姿態和讓人毛骨悚然的透視畫法。17世紀時這名詞含有輕蔑意味,意指對拉斐爾風格的追隨者過度修飾、不平衡、神經質傾向。連米開羅基羅也曾被稱為矯飾主義者,在他晚期作品中馬匹和人類外形幾乎失去平衡。初期矯飾主義畫家代表帕米加尼洛的《Madonna with the Long Neck長頸聖母》即為一例,把聖母的脖子畫得如天鵝脖子般長,聖母瘦削的雙肩,尖尖的細指,碩長的身材,及耶穌矮小的身體,聖母身旁站在最前面天使的腿,都經過拉長變形,顯得怪誕而不合常理 
Annunciation天使報喜》達文西

達文西的天使報喜圖版本,有種寧靜的神秘感。天使身上的翅膀,是達文西為了實現人類飛行的夢想而繪。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那張石棺,不管從任何角度看,都非常立體。創作此畫時,達文西只有20歲。「天使報喜」是說神預言童貞女懷孕應驗在瑪利亞身上。大天使Gabriel手持百合並以虔敬姿態半跪在瑪利亞前,舉起右手賜福給她,並告知她將孕育聖胎的使命,被打斷閱讀的瑪利亞抬起左手略顯愕,右手還穩定地按在經書上。達文西沒把瑪利亞畫成驚惶失措的神態,可能認為沉著才能反映出信仰虔誠或遇事不驚的修為。

這幅圖特別之處在於可分成左右二幅圖,也可連成一幅,畫中主角的動作及出現的物品則各有寓意,身為科學家的達文西精確呈現二元對立關係,天使與聖母瑪麗亞兩人雖然身處不同的背景時空,卻自然而協調。聖母衣服的摺紋是達文西經過不斷觀察不同布料所呈現的,畫中的人物和景物、風景遠近,利用「空氣透視法」將觀者視線帶到飄渺遠方。<摘錄自網路>
 The Baptism of Christ基督受洗Andrea del Verrocchio 維洛奇與Leonardo da Vinci達文西共同完成

基督與施洗者約翰在水面下的腳,河水的波紋流動,都畫的非常逼真 
 又是一處在烏菲茲美術館可以眺望老橋與長廊的地方 
 Testa di Medusa美杜莎的頭》Michelangelo Merisi Caravaggio卡拉瓦喬

畫中將美杜莎因見到反光盾牌中自己模樣的驚恐表情,毀滅隨之降臨的驚悚,忠實地描繪出來 
 Bacchus酒神》Michelangelo Merisi Caravaggio卡拉瓦喬,1573-1610

這幅畫可能是應代爾‧蒙特紅衣主教之命所畫
卡拉瓦喬順應當時盛行的矯飾主義,繪出了一系列將宗教與神話故事幻化成日常生活中的題材,色彩明暗分明的畫作,如這幅微醺的酒神,身上披著一件象徵希臘文化的白袍,頭上插滿了葡萄葉,乍看似乎像是去參加化妝舞會,醉眼朦朧的現世年輕男子。卡拉瓦喬經常以周邊友人或鄰家市井小民來敘述神話故事,據說這位男子是卡拉瓦喬的情人-馬利奧.米尼提。
卡拉瓦喬,出生義大利北部米蘭近郊的卡拉瓦喬小鎮,由此得名。11歲時父親和祖父在戰亂中身亡,母親將他送到Simone Peterzano逃難習畫,漸露才華,對靜物尤其水果、花卉畫法非常擅長,描繪精細。1592年母親過世後,隻身來到嚮往已久的羅馬生活,最引他興趣的是歷代大師們留下來的靜物畫和風格畫。他喜歡以真人入畫,即使是戰亂的死屍也觀察入微。後來得到代爾蒙特紅衣主教的提攜,給予教堂璧畫的重要委託。在羅馬繪畫的歲月裡,卡拉瓦喬邂逅2名煙花女子:菲麗黛與蓮娜,成為他畫中的模特兒首要人選。卡拉瓦喬畫風獨樹一格,但性格暴躁、狂放不羈,在街頭與同為畫家的Giovanni Baglione爭吵,誤傷地區霸主拉努丘,遭判死刑,迫使他離開羅馬,遷移那不勒斯,又逃到馬爾他島,卡拉瓦喬一生顛沛流離,坐牢、逃跑、作畫、被判死刑,生命中的最後一次逃離也極為艱辛,還染上嚴重的瘧疾,為取得教宗的赦免,他不但一面努力汲取騎士團勳章,一面抱病作畫從未休止,年僅37歲即結束了繪畫生命 
 Wedding FeastGherardo delle Notti 1592-1656

有舞台聚光燈的效果,人物表情很生動 
沿著Arno阿諾河畔前行,走過老橋Ponte Vecchio,接著就是天主聖三橋Ponte Santa Trinità 
 到了天主聖三橋,右轉,經過Piazza Santa Trinità聖三廣場

沿途盡是古建築,義大利各大城,不追逐興建摩天大樓的迷思,即使高樓的新建築,樓層也不高。雖,但古的很有味道
 隨意一抬頭,便看到在街角壁面上的裝飾物,藝術這東西,在義大利是生活化的,不是高不可攀的東西
  經過Basilica di Santa maria Novella新聖母大殿,前面為Piazza di santa Maia Novella廣場,廣場上有方尖碑和美麗的花圃

 。。。待續 San Gimignano聖吉米納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