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1日 星期六

D17 2016-9-29 梵諦岡2-聖彼得廣場

Piazza San Pietro聖彼得廣場或譯為聖伯多祿廣場,興建於17世紀,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共空間。當時貝尼尼(Bernini Gian Lorenzo)被授任規劃聖彼得廣場,花了11年時間建造,由280根大理石長柱構成的兩個半橢圓形長廊,環繞廣場象徵耶穌擁抱世界各地前來朝聖的信徒
廊柱頭上裝飾著140(有一說是142)位聖人雕像,都是歷史上,羅馬天主教會的殉道者
面對教堂的左側,有洗手間,不少人在排隊
聖彼得大教堂的正面
 教堂右側是教宗現身的窗口???
廣場上,靠近教堂的區域擺滿椅子,或許因應活動需要,或許藉此隔離遊客,必須走二旁走道 
聖彼得廣場號稱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共空間,一點也不為過。我試圖退到廣場與協和大道的交界點,仍無法將兩半邊的柱廊完全放進鏡頭內。只有登上教堂圓頂俯瞰,才能盡收眼底
 廣場左右各有一座貝尼尼設計的噴泉水池
方尖碑聳立在廣場中央,高25.5公尺,加上底座為41公尺,尖碑上是釘死耶穌的十字架造型。西元37年,由羅馬皇帝卡利戈拉Gaius Caligola從埃及運來,用來裝飾他建造的競技場。尼祿皇帝(54-68)時,放在他設置的競技場中,當做馬車競賽的折返點。後來部分競技場改為聖彼得大教堂,1586年教皇Sixtus V採納Domenico Fontana建議,將方尖碑移至聖彼得廣場中心位置,做為聖彼得殉教的見證
方尖碑周圍,地面上有貝尼尼設計的浮雕,Est Levante, Sed est Scirocco, Nord est Greco, 代表wind rose, wind direction,有人說這是「上帝的呼吸」。網路上可看到五種圖形,但我只找到三種,其他未拍到二種應在警戒線內吧?
廣場上的街燈,底座部份有洗手台或可飲水用
在聖彼得廣場上,還有一個重點拍攝,就是「四柱如一」。迴廊共有四排共280根的大小石柱,可是站在左右任何一邊的定點上看過去,原來四排的柱子只會看得到前面的第一根。好奇心驅使,根據網路上提供的照片,先找到噴泉池,然後放眼過去,果真看四柱如一的奇觀,這是面對教堂的左側柱廊。想繼續觀察右側,但因警戒線的關係,無法拍到,但聊勝於無,至少拍到左側柱廊了
 所站位置,角度稍有偏離,就變成四柱如四了,很有趣
協和大道Via della Conciliazione,廣場正前方一條500公尺的筆直汽車大道,直達台伯河西岸的聖天使堡,修建於19361950年,台灣駐梵諦岡大使館就在這條路上。當初貝尼尼設計廣場的概念是希望教徒們走出附近狹窄繁雜巷弄時,柳暗花明又一村,看到聖彼得廣場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並感受耶穌的偉大和宗教敬畏無上的氛圍,這樣的氛圍,因墨索里尼強硬興建協和大道而遭到破壞。

。。。待續 梵諦岡3-梵諦岡博物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