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為多立克柱式,柱身擁有螺旋狀的浮雕,這是為紀念羅馬皇帝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 Augustus建於193年,並以圖拉真柱Trajan's
Column為範本
接著至聖依納爵堂 Chiesa di
Sant'Ignazio di Loyola a Campo Marzio是規模大且裝飾華麗,具有巴洛克風格的羅馬天主教教堂,興建於1626到1650年間。
地址: Via del Caravita, 8a, 00186 Roma
Hours: Daily - from 7.30am to 12.20 pm, from 3.00 pm to
7.20 pm
▲聖依納爵堂正門立面
▲聖依納爵堂內部(免費參觀)
▲貌似很高,似幻似真的穹頂是畫出來的,實際上那不是真的圓頂,由於以假亂真的設計,作者Andrea Pozzo後來還受邀在維也納同樣畫假圓頂替代真圓頂。
至於為何沒有建圓頂的理由,有两種說法,
其一: 當教堂建造到圓頂時,教會已阮囊羞澀,只好便宜行事,以假亂真;
其二: 並非財政困難因素,而是附近修道院的反對,因為圓頂會擋住他們屋頂陽台的視野云云
▲教堂最有名的是天頂的“幻視畫”。用現在的說法就是3D立體畫。1685年,耶穌會會士Andrea Pozzo安德里亞·波佐繪製了中殿天頂上壯觀的壁畫,描繪聖依納爵在天國受到基督和聖母的歡迎,四大洲環繞在旁,立體感很強
▲教堂內,貼心的準備一面反光鏡,由鏡子更加清楚看到天頂的3D立體畫
▲教堂兩側精美的壁龕。兩側的天使雕塑及掌燈的小天使都非常漂亮。尤其兩側二對深綠和淡綠的螺旋柱更是精妙,還以鍍金花卉隨著螺旋柱盤繞而上
▲進門右側的圓形木雕模型,外圍一圈盡是一棟棟不同教堂的立面。組合成如此氣勢磅礡的大教堂,如果實體建成,應該是世界奇觀吧! 旁邊牆面的圖版則對應是由那些知名教堂組合而成
再往萬神殿方向走,來到神廟遺址聖母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Sopra Minerva
Via del
Beato Amgelico, 35
http://www.santamariasopraminerva.it/
Monday
/ Friday 7:30 - 19:00
Saturday 7:30 to 12:30 / 15:30 -19: 00
Sunday 8:00 to 12:30 / 15:30 -19: 00
興建於1280~1370年,是羅馬唯一的哥德式教堂,座落在萬神廟 (Panteon)附近的彌涅耳瓦廣場(piazza della Minerva)。因可能建於彌涅耳瓦神廟(Minerva Calcidica)的遺址上,故得名
▲神廟遺址聖母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Sopra Minerva正門
▲教堂前的彌涅耳瓦廣場(piazza della Minerva)矗立著小象馱著羅馬最小的方尖碑,而這小象是貝尼尼的作品
▲神廟遺址聖母堂內部,哥德式中殿,深藍色天頂
The church
interior was heavily restored in the 19th century—though keeping
(mostly) to the original, spare Gothic style—and contains some masterpieces by
Tuscan Renaissance artists and the bodies of important Tuscan Renaissance
personalities
▲St. Catherine of Siena之墓位於主祭壇下
▲管風琴
▲堂內保存的藝術品,以右耳堂的卡拉法小堂 (Cappella Carafa)的壁畫最為奪目
祭壇: St. Thomas
Aquinas Presents Cardinal Carafa to Our Lady of the Annunciation領報聖母 (1489-92)濕壁畫,Filippino Lippi
背後牆面: Assumption
of the Virgin聖母升天(1489-92)濕壁畫,Filippino
Lippi
實際上,此壁龕還有精彩部份,我沒好好閱讀現場的解說牌而錯失拍照留存,有那些呢?
天頂: Sibyls (1489-92)濕壁畫,Raffaellino del Garbo
右窗: Miracle of the Crucified Christ
Praising St. Thomas (1489-92)濕壁畫,Filippino
Lippi
右牆: Triumph of St. Thomas Aquinas over
Heresy(1489-92)濕壁畫,Filippino Lippi
左牆:
保羅四世的墓碑,(1566)
portasanta大理石,Pirro Ligorio, Giacomo e Tommaso Cassignola
▲教堂處處都是雕像和墓碑
▲墓碑上擺放骷顱頭,有如聖髑的象徵嗎?
我非基督或天主教徒,但教堂卻是最能展現藝術精華的地方,來歐美國家,就得如此這般的朝聖,教堂對非教徒而言,就純屬藝術殿堂。
接著拐個彎就是萬神殿了
Pantheon (萬神殿)
http://www.pantheonroma.com/en/
Weekdays: 09:00am to 7:15pm
Sunday: 9:00am to 5:45pm
Public holidays: 9:00am - 12:45pm
羅馬少數免費參觀的重要景點
最早的建築在西元80年被大火燒毀,直到西元125年由喜愛建築的羅馬皇帝哈德良下令重建,於西元126年落成。在新廟柱廊的山花上刻上了「M·AGRIPPA·L·F·COS·TERTIUM·FECIT」的字樣,意即「呂奇烏斯的兒子、三度執政官瑪爾庫斯·阿格里巴建造此廟」。這段文字讓人們誤以為柱廊是阿格里巴時期遺留下來的,直到1892年人們才發現柱廊所有的磚頭印記都在公元125年左右,才證實整幢建築其實都是哈德良時期修建的
▲我從背面走向萬神殿的正門▲神殿前16根14多公尺高的科林斯式圓柱(除了左邊3根為17世紀重建,其他均為原蹟)
▲萬神殿高大厚重的大門
▲內部圓頂高度與直徑皆為43.4M,厚度由底層5.9M逐漸變薄到屋頂的1.5M。受到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影響,"圓頂"象徵天國,因此教堂內被圓形穹窿覆蓋的區域是最神聖的。穹頂自建成後到西元1436年間都是世上最大的圓頂,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磚石拱頂。 穹頂內部做了五層凹格,凹格面積逐層縮小,但數量維持不變。除了可襯托出穹頂的巨大,給人一種向上的感覺外,也可以減輕圓頂的重量,避免坍塌。
▲萬神殿的穹頂又稱眼睛(Oculus),頂端開了一個直徑8.9公尺的大洞。穹頂大洞也是神廟唯一的採光點,光線隨著太陽位置移動改變角度,給人神聖莊嚴的感覺,十分符合宗教建築的調性
▲萬神殿低層的部份
▲國王Umberto I和皇后Margherita Savoia墳墓
▲國王Umberto I和皇后Margherita Savoia墳墓右側為拉斐爾之墓,其上方的聖母像雕刻於1524年
▲拉斐爾過世於1520年,隨即被葬於此地。1833年,Gregorio 16世主教曾開棺過確認拉斐爾遺體的存在
▲巨大的燭台
▲萬神殿前的方尖碑,高6.34公尺,含底座14.52公尺,於拉美西斯二世時期建造,來自Ra神廟(古埃及Heliopolis的太陽神)。1711年教宗克勉十一世移到萬神殿前
▲方尖碑底座
離開代表古羅馬建築結晶的萬神殿後,接著前往許願池
許願池Trevi Fountain
▲總高約25.9公尺,寬19.8公尺,是世界最大的巴洛克式噴泉,為Nicolo Salvi沙威的作品。於1732 年開工,工程歷時30年於1762年完工,正中間為海神尼普頓Neptūnus/Nepture駕馭著馬車,海神宮上面站著四個女神,代表四季,左右兩邊各立兩座女神。下面一群小海神正馴服海中生物,旁邊女神從水罐灑水。噴泉的後側是波利宮,呈現科林斯柱式的牆面。特雷維噴泉算是羅馬噴泉中比較年輕的一座
▲事實上,Trevi特萊維是三岔路口的意思,早年,這裡正好是三岔口。據傳西元前19年,有位羅馬技師為了幫助一位少女運送飲用水,特意從13公里外將水引入此區,這條Acqua Virgo維歌水道(或稱Virgin
waters少女水道)以此為終點
▲左上角是亞基帕Agrippa命士兵去找水,右上角是小女孩維歌帶著士兵找到水源,展示水道的源起
▲有網友建議,拍高角度視野要在許願池斜對角的教堂樓梯上拍攝,但是教堂樓梯外已架設鐵絲圍籬,無法站高高,拍攝理想的全景
▲遊客人潮爆多
▲許願方法:許願池也是力量的象徵,據說背朝噴泉,右手持硬幣,通過左肩向後拋出,投一枚硬幣到池中可以再次回到羅馬,重複同樣動作投兩枚將有艷遇,投三枚則愛情夢想成真。也有一說,投一枚硬幣表示這輩子會再回到羅馬,兩枚代表將與喜愛的人結合,三枚能令討厭的人離開
當天行程至此即將結束,從許願池走向地鐵A線Barberini站,途中順道參觀
四泉聖嘉祿堂Church of San Carlo alle Quattro
Fontane
▲其內部完成於1640年,外觀則於1667竣工。外觀上,不論上下,還是左右,都是由互相呈相反方向的曲面所構成,上下兩層之間還插入特別厚實的楣簷以截斷上下的關聯性,用相反截斷的曲面營造出不安定的動感,具有前所未曾有過的戲劇性效果。巴洛克式樣的建築還特別喜歡使用橢圓形,在這一棟建築的正面,便有這樣的裝飾,整體風格充滿流暢的動感,取代了缺乏變化的文藝復興式樣<摘錄自網路>
▲路口四角落,不僅四泉聖嘉祿堂,還包括其他三座建物的下端,均有類似壁龕似的浮雕
Via
delle Quattro Fontane的坡度不小,上坡到四泉聖嘉祿堂走的有點吃力。回程是下坡路,輕鬆多了
▲路過Palazzo Barberini,現為Galleria Nazionale d’Arte
Antica
▲地鐵A線Barberini站就在Piazza Barberini,但別急著搭地鐵,因為這裡還有一景;貝尼尼設計的蜜蜂噴泉Bees
Fountain(Fontana delle Api)於1644年完工。
蜜蜂是巴貝里尼家族的家徽,大理石雕刻的貝殼上停留三隻蜜蜂。這噴泉原是給馬喝的,現在是給人喝的。但我腸胃敏感,始終不敢嘗試,畢竟出門在外,就怕萬一有個閃失,因此還是謹慎為要
回到與Roma Termini火車站相通的地鐵站,特地到火車站地下一樓的大型超市買礦泉水1.5公升,單價€0.43,扛了二瓶回旅館。歐洲的礦泉水有分氣泡水或純水,瓶子外全是義大利文,看不懂,為免錯買成氣泡水,要不瓶子搖一搖,是否有氣泡產生,要不問人,以確認無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