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薩有二個火車站,此為Pisa Central;另一個為Pisa S. Rossore
有人建議在Pisa S. Rossore下車,離比薩斜塔較近,約走15分鐘。但Pisa S. Rossore是較小的站,並非每班往比薩的車都有停靠。若剛好搭的車沒停,那就得在Pisa Central下車,再轉車去Pisa S. Rossore,轉車的時間估算下來,會比從Pisa Central過去划得來嗎?所以說見仁見智。若覺得Pisa Central到比薩斜塔約2公里的路程太遠,也可考慮搭公車If you are at the train station, you can take one of these buses
LAM ROSSA –
stop at via Cammeo/Piazza Manin
N. 4 – stop at
Piazza Arcivescovado
我沒打算坐公車,一來先到旅館放行李,二來去比薩斜塔途中,要特意經過一間小教堂,因此關於上列公車資訊就沒有再進一步查詢
比薩的住宿比佛羅倫斯貴,BBC Christian Bed & Breakfast是尋尋覓覓許久才找到地點和環境皆優,價格相較便宜的住宿點。房間很大,還區隔出臥室和寫字間,最特別的莫過於每個房間的照明都用水晶吊燈。因為不到10點就進旅館,旅館看似由二位上了年紀的婦人經營,一見到我就一直唸唸有詞,我聽不懂,到底有甚麼問題,或許她們認為還不到check
in時間,我怎麼就來了。說實在態度很不怎麼樣,後來弄懂,我只要求能寄放行李,晚點回來再check
in,才停止碎碎念,但臉上始終沒笑容。雖然標榜B
& B,但也可選擇不含早餐的費用。這家B
& B規模不小,我的房間是安排在同棟但另一樓層,進房前,有個大理石拼花鋪地的lobby,相當氣派。然而,是我唯一住過,住了二夜,卻不打掃的旅館。整體而言,硬體設備很優,但服務有待商榷。佛羅倫斯的旅館因是陽春價格,沒換床單等,但至少有打掃,這家是連打掃都沒有,遑論換床單等。有沒有打掃怎知?看垃圾桶便知
▲斜塔的裝飾格調與大教堂和洗禮堂風格相契合,牆面用大理石或石灰石砌成深淺兩種白色帶,半露方柱的拱門,長菱形的花格平頂,拱廊內的牆面對光照形成光亮面和遮蔭面的強烈反差,使人對鐘樓圓柱產生沉重的假象。鐘樓共有7口鐘,但是由於鐘樓時刻都有倒塌的危險而沒有撞響過
▲網友如是說: “在鐘樓入口右側牆上發現的碑銘記錄了鐘樓開始建造的年代:「A.D. MCLXXIV. CAMPANILE HOC FUIT FUNDATUM MENSE AUGUSTI」,意為「此鐘樓奠基於公元1174年8月」(註:實為1173年8月,當時比薩使用的紀年同現在通用的公元紀年相差一年)。這個年份也多次出現在歷史檔案和同時代的編年史中。”,但在現場我怎麼找,就是找不到這碑記
我沒登塔,拍完外觀,往斜塔後方走,有一排紅瓦的磚造房子,那裏有售票處。我買了洗禮堂、墓園及大教堂的聯票,共€7
墓園 Campo Santo or Vecchio Camposanto,英語:The Cemetery,意思是Old Holy Field,老聖地。據說這裡的土壤是十字軍東征時從耶穌受難地Calvary Hill運來的
比薩洗禮堂 Battistero,英語:Bapistery
是奇蹟廣場上按時間順序的第二座建築物,建於1152年,以取代舊堂,1363年完成。高54.86米,是義大利最大的洗禮堂
▲臥室(左);浴室(右),都用吊燈
▲往比薩斜塔途中,經過這座位於阿諾河畔的小教堂Santa Maria della Spina。
原建於1230年代,為Pisan
Gothic風格。其名” Spina”即”thorn荊棘”,傳聞耶穌受難被釘上十字架時,頭頂的荊棘於1333年,被收藏在此,故得名
▲Santa Maria della Spina教堂內部,現在應該不作為教堂,而是展場之用。記得是一位日本雕塑家的展品
▲教堂前後兩端都有雕像
▲教堂外,左邊臨阿諾河,前面的裝置藝術同樣來自日本雕塑家的作品
▲阿諾河流經佛羅倫斯,在比薩又現身。查了維基,知道全長241公里,流經Florence, Empoli and Pisa,最終流入Tyrrhenian Sea。過橋右轉,再左轉直走,即到比薩斜塔
比薩歷史
比薩位於阿諾河旁,9~13世紀之間是地中海西邊的海上霸權,與鄰國貿易往來熱絡,掌控科西嘉島、薩丁島和大部分的沿海地區,與威尼斯、熱那亞、阿瑪菲號稱為四大海洋大國。當時在文化和科學領域都有精深的發展,尤其是阿拉伯世界傳入的數學和幾何知識,更讓比薩的建築突破技術限制,發展出當地特有的『比薩羅馬式建築』風格,大量運用圓拱、長柱、迴廊等羅馬式建築元素,現存在比薩區域的精美建築多源自該時期所興建。後來阿諾河泥沙淤積,讓比薩失去臨海的地理優勢,加上1284年與熱那亞一戰,重擊比薩海上勢力,最終於1406年歸於佛羅倫斯梅迪奇家族的統治之下。<摘自網路>
奇蹟廣場
廣場除Torre Pendente di Pisa斜塔外,另有Baptistery of St John洗禮堂、cathedral大教堂、Sinopie Museum博物館、Campo Santo/cemetery墓園等建築。
興建廣場的資金來自在西西里島打敗阿拉伯人的戰爭所得。原名主教堂廣場(Piazza del Duomo),因為義大利作家Gabriele
d'Annunzio於1910年所著小說Forse che si forse che no的緣故,又被稱為奇蹟廣場(Piazza dei Miracoli)。
廣場上的建築物多為白色,其外觀所使用的大理石來自鄰近卡拉拉(Carrara)地區,此地大理石最大特色是顏色幾乎全白,讓建築物看起來莊嚴肅穆,而文藝復興大師米開朗基羅特別偏好卡拉拉大理石作為雕刻素材,認為這般色澤才能讓人體雕像顯得溫暖、有活力。因其大理石之色澤和適合雕刻,使得卡拉拉成為義大利主要大理石的輸出地,出口大理石到世界各地。<摘自網路>
比薩人一生當中的幾個重要階段,都要在這座廣場上進行。首先,新生的嬰兒會到洗禮堂受洗。當生命走到盡頭,就得到墓園Campo Santo報到。
▲Piazza dei Miracoli奇蹟廣場上各建築位置圖
學校的課本有介紹過比薩斜塔,如今這座聞名遐邇的鐘塔,由課本躍出,真實的出現在眼前時,好像見到老友般,既熟悉又興奮
比薩斜塔 Torre Pendente di Pisa,英語:Leaning Tower of Pisa
奇蹟廣場三大建築之一,位於比薩大教堂後面的獨立式鐘樓。始建於1173年,設計者至今未知。建造時的設計為垂直建造,但在工程開始後,於1185年,當鐘樓興建到第4層時,由於地基不均勻和土層鬆軟而傾斜,1372年完工,塔身傾斜向東南,並非當初一度認為鐘樓是故意被設計成傾斜。八百多年來,傾斜角度不斷惡化,讓義大利當局在上世紀末的時候閉塔維修,就是擔心這隻吸引遊客的金雞母面臨倒塌的威脅,直到2001年才重新開放遊客登塔。現在,它以3.99度的角度繼續保持斜塔稱號
▲斜塔高54.8公尺,共8層,獨特的外觀泛著白光,即使後來沒有傾斜,也將會是歐洲最值得注意的中世紀風格鐘樓。在發生嚴重的傾斜之前,它大膽的圓形建築設計已經向世人展現了它的獨創性。雖然在更早年代的義大利鐘樓中,採用圓形地基的設計並不少見,類似的例子可以在拉文納、托斯卡尼和翁布里亞找到,但是,比薩鐘樓被認為是獨立於這些原型,更大程度上,它是在借鏡前人建築經驗的基礎上,獨立設計並對圓形建築加以了發展,形成了獨特的比薩風格▲斜塔的裝飾格調與大教堂和洗禮堂風格相契合,牆面用大理石或石灰石砌成深淺兩種白色帶,半露方柱的拱門,長菱形的花格平頂,拱廊內的牆面對光照形成光亮面和遮蔭面的強烈反差,使人對鐘樓圓柱產生沉重的假象。鐘樓共有7口鐘,但是由於鐘樓時刻都有倒塌的危險而沒有撞響過
▲斜塔登塔的入口
票價、開放時間等,以官網公告為主 http://www.opapisa.it/en
每次限40人登塔,每梯次30分鐘▲網友如是說: “在鐘樓入口右側牆上發現的碑銘記錄了鐘樓開始建造的年代:「A.D. MCLXXIV. CAMPANILE HOC FUIT FUNDATUM MENSE AUGUSTI」,意為「此鐘樓奠基於公元1174年8月」(註:實為1173年8月,當時比薩使用的紀年同現在通用的公元紀年相差一年)。這個年份也多次出現在歷史檔案和同時代的編年史中。”,但在現場我怎麼找,就是找不到這碑記
我沒登塔,拍完外觀,往斜塔後方走,有一排紅瓦的磚造房子,那裏有售票處。我買了洗禮堂、墓園及大教堂的聯票,共€7
墓園 Campo Santo or Vecchio Camposanto,英語:The Cemetery,意思是Old Holy Field,老聖地。據說這裡的土壤是十字軍東征時從耶穌受難地Calvary Hill運來的
▲墓園入口
▲哥德風格的迴廊中,牆面上都是壁畫,不過有許多壁畫受到二次大戰砲火的摧殘而受損
▲地上每一片都是一塊墓地
▲各式各樣羅馬時期的石棺
▲左右櫥窗內擺放聖髑盒
▲墓園中庭
▲迴廊的花窗
Sala Affreschi (英語:Frescoes Room)內,有幅名為Triumph
of Death「死亡之勝利」的濕壁畫。但碰上修護,封閉了。我不明就裡,傻傻地為了找這幅壁畫,整個迴廊轉了二圈,沒看到,只好求助售票人員。售票人員指著售票口張貼的告示,上面有此畫修護期間不見客的訊息。
此畫描繪死神化身為一醜怪的老太婆,手持鐮刀砍向死亡獵物。左下代表「救贖」,有一隊國王人馬以及三口棺材,右下方則是世俗中土,年輕人尋歡作樂,意味著即將受到詛咒淪入地獄。描繪生者對死亡的反應,以及死後的世界
▲雖然Triumph
of Death壁畫沒看到,但在入口進來,右側有這麼一幅畫著猙獰野獸的壁畫,蠻有震撼力。可惜,不清楚其背後的典故
是奇蹟廣場上按時間順序的第二座建築物,建於1152年,以取代舊堂,1363年完成。高54.86米,是義大利最大的洗禮堂
▲下層使用羅曼式的圓形拱門,而上層採用哥德式風格的尖拱,為羅曼式建築過渡到哥德式建築風格的例子。
網路上看到的洗禮堂照片,有紅色的圓頂,但我所看到的是白不白,紅不紅的圓頂。與佛羅倫斯主教堂建築群一樣,在主教堂前設有洗禮堂,只是佛羅倫斯的洗禮堂是八角形,而比薩的是圓頂。又,其因屋頂採外圓內尖頂之設計,形成共鳴,相傳遠自兩公里皆可聽到洗禮堂內歌頌的聲音
▲與佛羅倫斯和Siena滿佈宗教畫作的洗禮堂不同,比薩的洗禮堂裝飾簡潔樸素,以純粹的建築之美迎接新生命到來
▲講壇為 Nicola Pisano尼古拉·皮薩諾於1255至1260年間的作品
▲洗禮堂有階梯可登上第二層
▲洗禮堂第二層
▲洗禮堂第二層更加的簡樸,沒有任何裝飾
▲洗禮堂的穹頂,沒有任何壁畫,光素無紋
▲自洗禮堂第二層俯瞰內部,中心為八角形洗禮盆
▲往外眺望,左圖為城牆與塔樓;右圖為墓園
▲有窗口正對大教堂正門,但要拍照的人不少,所以須排隊搶拍
比薩主教堂 Duomo,英語:Cathedral
參觀費用:11~3月免費參觀,但要到票務中心拿入場券。其他月份則是與其它景點搭配套票
▲11世紀時為世界上最大的教堂,現在僅能稱得上是奇蹟廣場最大的建築物。裡面禁拍,要看內觀,維基有一張照片
▲有網友提到: 大教堂裡最值得一看的是「大吊燈」,以當年羅馬式建築來說,講求對稱,但若仔細看,會發現「吊燈的線沒有對準“十字架”或“耶穌的鼻子”」。這是由於大教堂跟斜塔一樣因地層下陷而建築主體有點傾斜,所以本來應該要對準“十字架”或“耶穌的鼻子”的吊燈也歪了,很有趣!
記得我在裡面對此端詳半天,但沒看出來有明顯的傾斜
▲比薩主教堂與墓園(左)
▲比薩斜塔與主教堂排排站,斜塔歪斜的很明顯,不愧為世界著名建築奇觀,義大利的標誌之一
洗禮堂、大教堂和鐘樓之間形成了視覺上的連續性。而奇蹟廣場上的這些建築均對11至14世紀義大利建築藝術影響巨大,故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遺產
▲遊客一到奇蹟廣場,最大的樂趣莫過於在草坪上,使出渾身解數,擺出各種姿勢,讓自己能“好好扶住斜塔”。如今,草坪禁止入內,但遊客還是要樂一樂,就改站在草坪外的短柱上,盡情擺弄
比薩斜塔建築群約花了1.5小時參觀,接著要前往火車站搭12:50的區間車到古城Lucca。走的路線與來比薩斜塔不同,途中會經過騎士廣場Piazza dei Cavalieri
▲回頭再看斜塔一眼
▲原址本為比薩的市政府,當比薩歸於佛羅倫斯的梅迪奇家族統治後,統治者科西莫一世委任家族御用建築師,也是興建瓦薩里走廊的瓦薩里(Vasari) 於1562年改建為騎士宮殿,作為騎兵團的基地。現則為比薩普通高中scuola normale superiore di pisa
騎士廣場Piazza dei Cavalieri,是羅馬帝國時期的議事廣場
▲原址本為比薩的市政府,當比薩歸於佛羅倫斯的梅迪奇家族統治後,統治者科西莫一世委任家族御用建築師,也是興建瓦薩里走廊的瓦薩里(Vasari) 於1562年改建為騎士宮殿,作為騎兵團的基地。現則為比薩普通高中scuola normale superiore di pisa
▲宮殿前為科西莫一世的雕像
▲廣場的另一建築—瓜藍蒂塔(Torre dei Gualandi),名稱由來: Gualandi
was the name of a Pisan family that owned the tower in the 13th century.
但此塔最令人聳動的事件為比薩領主烏勾里歐伯爵(Ugolino della Gherardesca)被懷疑曾幫助過比薩敵人熱那亞,以致他和他兒子、孫子、家丁全被關在塔裡活活餓死,Google圖片有相關手繪圖,說明當初餓死的慘狀
▲經過Ponte di Mezzo中橋,欣賞阿諾河沿岸成排屋宇在水面上的倒影
▲Ponte di Mezzo中橋,橋的另一端是Piazza XX Settembre廣場
▲廣場的涼廊內,有市集,販售各式cheese等農產品
。。。待續 Lucc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