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現存最古老的凱旋門—提圖凱旋門(Arco di Tito)高15米,寬13米,深5米,與Arco di Settimio Severus塞維魯斯凱旋門遙遙相對。此單拱的大理石凱旋門,是圖密善Domitian皇帝為紀念兄長提圖所建的。提圖在公元70年征服並摧毀耶路撒冷。
拱門上方有對稱,舉旗的勝利之神,兩面拱頂石上分別刻著羅馬女神和代表羅馬人民的神;正面上方一大塊碑刻上用拉丁文寫著「Vespasian和Titus大勝猶太人凱旋而歸」
提圖凱旋門下的大道為Via Sacra聖道,貫穿古羅馬廣場,是宗教節日教士行走路線,而凱旋歸來的軍隊必從聖道出發,然後繞行到Tempio di Giove朱庇特神廟獻祭
▲左圖:
拱門內部穹頂的浮雕是被尊為神的提圖斯;右圖: 拱門內部南邊描繪勝利之師列隊通過凱旋門,凱旋行列中不僅有擄掠回來的猶太戰俘,還有聖殿中的器具,包括金燈台。燈台代表耶路撒冷聖殿7個分支,以色列國徽(如中間藍色的圖片)。過去羅馬猶太人都會避開這道拱門,因為它是猶太人大流散開始的歷史象徵
▲艾米利亞大會堂Basilica Emilia,Basilica Aemilia,長約100公尺,寬約30公尺,是古羅馬平民的聚會場所,這個廣場大概在西元前五世紀的時候被稱為tabernae lanienae,英文butcher shop;西元前約四世紀時則成為銀行家聚集的地方。現在只能看到地基和一些殘存的構件
▲佛卡斯圓柱Column of Phocas/Colonna di Foca,下面有磚砌的方形底座,高13公尺,科林斯大理石圓柱,立於608年,是為了感謝東羅馬帝國皇帝Phocus佛卡而立。是廣場中最晚的建物,但立柱似為2世紀之物,再利用而為紀念柱
▲公共演講台Rostra,長24米,寬12米,最早建於西元前338年,現存遺蹟為西元前29年重建,並於20世紀初修復。「Rostra」原指「戰艦之鐵鑄船首」,羅馬人將擄獲的敵船船頭裝飾講台四周,演說家就站在台上,面對民眾發表意見或學問,故得名。世上最有名的演說,為西元44年凱撒被刺身亡時,安東尼追悼他的演說,就是在這座高台上發表的,隔年羅馬政論家Cicero西塞羅遭當局處死後,他的頭與手被置於此處展示
▲Lacus Curtius,因位於低處而得名,右圖可見圓形的祭壇,或許遠古時期,這裡是沼澤區。在左側的石雕上描述有位名為Marcus Curtius的羅馬貴族為了神諭跳入沼澤裡,而犧牲性命的傳說
▲塞維魯斯凱旋門(Arco di Septimius Severus)建於西元203年,用來紀念塞維魯斯皇帝Septimius Severus與兩個兒子“卡拉卡拉Caracalla和蓋塔Geta” 在194-195年和197-199年二次戰勝中東的“安息帝國”。塞維魯斯皇帝去世後,最初兩個兒子接掌整個羅馬帝國,共同治國。西元212年,Caracalla暗殺了自己的兄弟Geta,並把所有關於蓋塔的雕像、圖片全部銷毀
▲提圖凱旋門左邊有出口
▲君士坦丁集會堂Basilica di Costantino/Basilica of Constantine,又稱馬森齊奧大會堂「Basilica di Massenzio」,308年由Maxentius皇帝提議建造,後因戰敗被罷黜而終止工程。直到315年才由君士坦丁接手完成,故名君士坦丁集會堂。既有教堂功能,也具備商業與審判等用途,是廣場內最大的建築遺跡,高35公尺
▲藻井式的拱形天花板,這是羅馬時期常見的建築工法。1487年一尊巨型君士坦丁雕像在此出土,雕像部分碎片頭、手和腳現收藏於卡比托奈Capitolini博物館內的Conservatori宮庭院
▲850年教宗利奧四世下令在維納斯和羅馬神廟(Templum Veneris et Romae)遺址上新建聖母新堂(Santa Maria Nova)。1612年大規模重建後,改名為聖方濟加堂(Santa Francesca Romana),左後方有鐘樓
▲古羅馬廣場的這條步道可直通另一個凱旋門—塞維魯斯凱旋門
▲三間小房間可能作為地窖或奴隸住所
▲羅慕路斯神殿Temple
of Romulus, Tempio del Oivo Romolo始建於309年,羅馬皇帝馬克森提烏斯Maxentius為紀念早夭的兒子羅慕陸斯(Valerius Romulus)。527年,由教宗Felix
V改建成Santi Cosma e Damiano教堂,並與和平市集廣場的圖書館合併
▲銅門是原物,門鎖仍可使用
▲安東尼與法斯提娜神殿(Tempio di Antonius e Faustina)
西元141年羅馬皇帝安東尼∙庇護Antoninus Pius為紀念死去的妻子Empress Faustina而建造的神庙,後來成為供奉他們兩人的廟宇。中世紀時,此神廟被改建成為San Loranzo in Miranda教堂
神廟的石柱上,有"Divo Antonino et Divae Faustinae Ex S.C."拉丁文字樣,英文為"To the divine Antoninus and to the divine Faustina by decree of the
Senate",就是由元老院獻給至高無上的皇帝Antoninus與皇后Faustina之意。十七世紀,在正面增加巴洛克的裝飾。石柱上的細線凹槽是中世紀,企圖拆毀古建築時,遺留下來的痕跡。正面10根科林斯式的柱子與基殿仍完好保留
▲Forum Square議事廣場,民眾聚會場所
▲佛卡斯圓柱Column of Phocas/Colonna di Foca,下面有磚砌的方形底座,高13公尺,科林斯大理石圓柱,立於608年,是為了感謝東羅馬帝國皇帝Phocus佛卡而立。是廣場中最晚的建物,但立柱似為2世紀之物,再利用而為紀念柱
▲Lacus Curtius,因位於低處而得名,右圖可見圓形的祭壇,或許遠古時期,這裡是沼澤區。在左側的石雕上描述有位名為Marcus Curtius的羅馬貴族為了神諭跳入沼澤裡,而犧牲性命的傳說
▲Volcanal是神話中的Sabines國王—Titus Tatius奉獻給Vulcan火神的神聖地方,近來發現此處的遺跡屬於農神殿的祭壇
▲Umbilicus Urbis羅馬中心原點(義大利語:Ombelico della Città di Roma)是指古羅馬時期羅馬市區的測量原點。修建於西元前2世紀,原點本為一高2米,直徑4.45米的大理石製圓錐紀念碑,但現在的原點修建於Septimius Severus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執政時期
▲元老院(Senatus)初建於西元前680年歐斯帝里奧王時期,長72米,寬18米,高21米,現存的磚造建築是4世紀重建,為共和國時代最高政府機關。1930年後又重建,呈現現今樣貌
羅馬時期,300位元老院議員在此決定政事,現在只留下彩色紋飾大理石地板。Plutei Traianei圖拉真浮雕屏風是圖拉真或哈德連皇帝留下的,原是Rostra公共講壇的裝飾,如今被移入元老院中保存,其中一幅刻畫堆積如山的稅務帳本,圖拉真皇帝位免除百姓債務而將它們銷毀。
元老院周圍數百年來發展成一個人民及貴族的權力舞台,Basilica Jiulia集會堂在此,供政治人物發表言論的Rostra演講台也在此。但著名的「刺殺凱撒」不在此地,因當時他正命令重建此建築及周圍地區,那場怵目驚心的謀殺發生在稱為「Largo Argentina」的龐貝元老院
▲塞維魯斯凱旋門(Arco di Septimius Severus)建於西元203年,用來紀念塞維魯斯皇帝Septimius Severus與兩個兒子“卡拉卡拉Caracalla和蓋塔Geta” 在194-195年和197-199年二次戰勝中東的“安息帝國”。塞維魯斯皇帝去世後,最初兩個兒子接掌整個羅馬帝國,共同治國。西元212年,Caracalla暗殺了自己的兄弟Geta,並把所有關於蓋塔的雕像、圖片全部銷毀
▲凱旋門雕刻精細,上面的浮雕描繪羅馬皇帝征戰安息的勝利,由於保存良好成為廣場廢墟中醒目的建築。羅馬競技場旁的君士坦丁凱旋門就是模仿它製作的
▲Chiesa dei Santi Luca e
Martina (畫面中,凱旋門後面)西元228年亞歷山大.塞維魯斯Alexander Severus皇帝統治時興建,為紀念當時殉教的羅馬貴族—Martina。西元625年教宗何諾里Pope
Honorius重建,最後一次重建在1669年,為巴洛克風格的教堂
▲Tempio di Vespasiano維斯帕先神廟是西元81年圖密善為尊奉父親Vespasian維斯帕先和哥哥Titus提圖斯而建,今僅剩下三根圓柱
▲沙圖斯神殿,又稱農神殿(Tempio di Saturno),祭祀羅馬農業之神Saturn
農神是義大利傳說中具神性的君王,據說他在位時沒有戰爭、奴役及罪犯,是義大利的和平黃金時期,因此他特別受低層及奴隸的愛戴,每年從12月17日到23日,有一週的奉獻及慶典活動,以紀念農神,稱為農神節,屆時學校停課,奴隸可與主人同席用餐,議員高官改穿平民化服飾,人們互換細蠟燭或蠟製娃娃禮物,並有舊貨和廉價商品市場,是聖誕節的由來。
農神殿是古羅馬廣場的第一座神廟,大概在西元前四世紀左右興建,現在的農神廟則是第三次重建的產物,取代了約西元283年被火燒毀的神廟。現存的8根花崗岩圓柱為四世紀重建。
曾是羅馬帝國國庫的所在地,凱薩大帝當政時期曾存有約13噸黃金,114噸白銀與3000萬枚銀幣在此。高聳的圓柱象徵著羅馬帝國時期的輝煌
▲康考迪亞神廟Temple
of Concord,位於羅馬古羅馬廣場西端,為紀念古羅馬神話中和平女神康考迪亞。原建於西元前4世紀,此後經歷了多次重建和破壞,最後一次重建是西元7至10年期間。1450年,康考迪亞神廟完全倒塌,其石材被其他建築所使用。羅馬帝國各地的康考迪亞神廟基本都是以該神廟為模型修建的
▲Harmonious gods諸神的門廊,以出土的石料為建材,重建於19世紀中葉。門廊共有12根廊柱,對應後面12間房間,目前只有7間留存,每間奉祭一尊Olympian gods奧林匹亞諸神。原建於西元前一年,之後幾番重建,目前還可以看到西元一年晚期的遺跡。石件上,有基督教最後的反對者Rome Vettius Agorius Pretestatus的銘文
▲Basilica Julia,初建於西元前54年凱撒時代,後由奧古斯都於46年完工,中央大廳長82公尺,寬18公尺,旁邊圍繞雙排迴廊,外側迴廊2層樓高,大廳則有3層樓高
▲Basilica Julia復原圖;今天我們將basilicas認知為教堂,其實basilicas在古代是指大型、華麗的公眾建築,作為集會、法院和其他處理政府事務之用,但後來很多basilicas挪做教堂使用
▲從這角度,可以看到Basilica Julia集會堂呈長方形且範圍很大
▲Basilica Julia集會堂四邊有雙排迴廊;南面仍可見當作辦公和商議場所的小房間
▲Basilica Julia集會堂
▲Via
Sacra聖道從提圖凱旋門起,貫穿古羅馬廣場
▲卡斯托和波路斯神廟Basilica di Castor e Pollux/Temple of Castor and Pollux
建於西元前484年,如今只剩三根科林斯柱子和頂上一段殘壁。此為紀念一對雙胞胎英雄- Caster 和 Pollux。在希臘羅馬神話中,Caster 和 Pollux 是天神宙斯和凡人斯巴達王后Leda糾纏不清後生下的雙胞胎兒子。兄弟倆在西元前490年的戰役中幫助羅馬人打敗入侵的伊特魯里亞人
▲通往Santa
Maria Antiqua教堂
▲Santa Maria Antiqua (英語: Ancient
Church of Saint Mary) 是羅馬天主教堂,初建於5世紀,也是長期以來進入帕拉蒂諾宮殿區,具有紀念性的入口。現有開放,有濕壁畫可參觀,如下三張圖片
▲灶神廟(拉丁語:Aedes Vestae)的建築特色是模仿羅馬最早的房屋,用泥土和稻草製成的圓形茅屋。尚存的神廟採用古希臘建築的科林斯柱式、大理石,和中央內殿,內殿環繞著20根科林斯柱,建在直徑15米的台子上。屋頂有一個通風口,使得照顧灶神的聖火成為一項必須的任務。外部另有一道圓形外牆,有更多的圓柱
▲池子
▲聖女之家Casa
delle Vestali/House of the Vestals是女祭司和聖女們的居所,左邊紅磚柱上掛著Casa delle Vestali的牌子
▲望向Palatine Hill帕拉蒂諾山丘,可看到Domus Flavis弗拉維宮殿區的平台(畫面右方)
在古羅馬廣場約逛了1.5小時,由Via dei Fori Imperiali帝國廣場大道的出入口出去。先不要過馬路,往左,會有個平台可俯瞰古羅馬廣場,請看▲上面三張照片
。。。待續 圖拉真市集 Mercati
di Trajan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